名称

导赤散

出处

《小儿药证直诀》

分类

清热剂-清脏腑热

功用

清心养阴,利水通淋

主治

心经火热证

,导赤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心利水养阴之功效。主治心经火热证。症见心胸烦热,口渴面赤,意欲冷饮,以及口舌生疮;或心热移于小肠,小便赤涩刺痛,舌红,脉数。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、鹅口疮、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。,

歌诀

导赤木通生地黄,草梢兼加竹叶尝;清心利水又养阴,心经火热移小肠。

组成

生地黄、木通、生甘草梢各等分(各6g)。

用法用量

1、现代用法:水煎服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。

2、古代用法:上药为末,每服9克,水一盏,入竹叶同煎至五分,食后温服。

功用

清心利水养阴。

主治

心经火热证。心胸烦热,口渴面赤,意欲饮冷,以及口舌生疮;或心热移于小肠,小便赤涩刺痛,舌红,脉数。

方义

本方证乃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所致。心火循经上炎,而见心胸烦热、面赤、口舌生疮;火热内灼,阴液被耗,故见口渴、意欲饮冷;心与小肠相表里,心热下移小肠,泌别失职,乃见小便赤涩刺痛;舌红、脉数,均为内热之象。心火上炎而又阴液不足,故治法不宜苦寒直折,而宜清心与养阴兼顾,利水以导热下行,使蕴热从小便而泄。方中生地甘寒而润,入心肾经,凉血滋阴以制心火;木通苦寒,入心与小肠经,上清心经之火,下导小肠之热,两药相配,滋阴制火而不恋邪,利水通淋而不伤阴,共为君药。竹叶甘淡,清心除烦,淡渗利窍,导心火下行,为臣药。生甘草梢清热解毒,尚可直达茎中而止痛,并能调和诸药,还可防木通、生地之寒凉伤胃,为方中佐使。四药合用,共收清热利水养阴之效。

配伍特点

本方甘寒与苦寒相合,滋阴而不恋邪,利水而不伤阴,泻火而不伐胃,以适小儿稚阴稚阳、易寒易热、易虚易实之体。

运用

1、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,又是体现清热利水养阴治法的基础方。临床应用以心胸烦热,口渴,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,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。

2、本方常用于口腔炎、鹅口疮、小儿夜啼等属心经有热者;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,亦可加减治之。

加减化裁

若心火较盛,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;心热移于小肠,小便不通,可加车前子、赤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;阴虚较甚,加麦冬增强清心养阴之力;小便淋涩明显,加篇蓄、瞿麦、滑石之属,增强利尿通淋之效;出现血淋,可加白茅根、小蓟、旱莲草凉血止血。

使用注意

方中木通苦寒,生地阴柔寒凉,故脾胃虚弱者慎用。

,导赤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心利水养阴之功效。主治心经火热证。症见心胸烦热,口渴面赤,意欲冷饮,以及口舌生疮;或心热移于小肠,小便赤涩刺痛,舌红,脉数。,导赤散的成分-导赤散歌诀-导赤散方义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