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称
拉丁文名
Tsaoko Fructus
别名
草果仁、草果子、老蔻
性味归经
味辛,性温;归脾、胃经
药材分类
植物
,草果,中药名。为姜科砂仁属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。具有燥湿温中,除痰截疟的功效。主治寒湿中阻证,疟疾。,
功效作用
功能
燥湿温中,除痰截疟。
主治
1、寒湿中阻证:本品辛温燥烈,气浓味厚,其燥湿、温中之力皆强于草豆蔻。
2、疟疾:本品芳香辟浊,温脾燥湿,除痰截疟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服,3-6g。
注意事项
本品温燥伤津,阴虚血少者忌用,老弱虚怯者慎用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,油中含α-和β-蒎烯、1,8-桉油素、对-聚伞花素等。此外含淀粉、油脂及多种微量元素。
药理作用
本品所含的α-和β-蒎烯有镇咳祛痰作用。1,8-桉油素有镇痛、解热、平喘等作用。β-蒎烯有较强的抗炎作用,并有抗真菌作用。大鼠口服香叶醇能抑制胃肠运动,小量口服有轻度利尿作用。
相关论述
1、《饮膳正要》:“治心腹痛,止呕,补胃,下气。”
2、《本草纲目》引李杲云:“温脾胃,止呕吐,治脾寒湿、寒痰;益真气,消一切冷气臌胀,化疟母,消宿食,解酒毒、果积。兼辟瘴解瘟。”
,
临床应用
临床应用
1、多用于寒湿偏盛之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舌苔浊腻。常与吴茱萸、干姜、砂仁、半夏等药同用。
2、治疟疾,多配常山、知母、槟榔等同用,如草果饮(《慈幼新书》)。
相关配伍
1、草果配槟榔:草果醒脾化浊,宣达伏邪而辟疫;槟榔利水化湿而行气滞。两药伍用,化湿功效较好。适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而表现憎寒化热、胸闷呕恶、头痛烦躁等症状者。
2、草果配常山:草果辛温祛寒,燥湿除痰截疟;常山苦寒清热除痰截疟。两药相合,苦温并用,既除寒热,又化湿浊。适用于疟疾反复发作,寒湿内阻,邪伏阴伤而表现胸胁痞满、食欲不振、神疲肢倦、苔浊腻等症状者。
3、草果配知母:草果辛散温通,温中化浊,化浊截疟;知母甘苦寒凉,清热泻火,滋阴润燥。两药伍用,一寒一热,相互制约,共奏和表里除寒热之功。适用于表里不和,乍寒乍热,寒热往来以及疟疾等。
4、草果配山楂:草果温脾燥湿,消食化积;山楂消食导积,健脾和胃。两药伍用有消食导滞之功。适用于饮食积滞所致的脘腹胀痛,嗳腐吞酸等。
鉴别用药
1、生草果与姜草果:生草果辛温燥烈,燥湿散寒作用较强,长于祛痰截疟,散邪外出。常用于疟疾、瘟疫初起,亦可用于寒湿困脾等。姜草果燥烈之性得以缓和,以温中止呕力胜,用于寒湿阻滞脾胃,脘腹胀满,反胃呕吐,亦用于疟疾等。草果生用气猛燥烈燥湿散寒之力甚强,但因其气浊,临床多用姜制,既可矫正不良气味,又能增加温中止呕作用。
2、草豆蔻与草果:两药皆味辛性温,主入脾、胃,均能燥湿温中散寒,都可用治寒湿中阻所致的脘腹胀痛,呕吐泄泻,舌苔浊腻等。然草豆蔻气味芳香而燥烈之性不及草果,又能温胃止呕,也可代替白豆蔻用于胃寒呕吐之证。草果则具有特殊的臭气和辣味,燥烈之性远胜于草豆蔻。并能除痰截疟,又可用于寒湿偏盛的疟疾,以及山岚瘴气,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等。
3、常山与草果:二者均有燥湿祛痰,截疟的作用。但常山性寒祛热痰,截湿疟;草果性温祛寒痰寒湿,治瘴疟。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是常山碱,其味苦辛寒,适用于热疟湿疟;草果含挥发油,其性味辛温,适用于痰饮痞满,脘腹冷痛。草果尚能消食化积,治疗食积;亦可止呕补胃下气。
药膳食疗
草果羊肉汤:
1、功效:温中散寒、和中健脾。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胀、腹痛等症。
2、原材料:草果4个,羊肉200g,薏仁200g,盐5g。
3、做法:选择质量较好的薏仁,将薏仁用开水淘净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武火烧沸,再用文火煮熟。将羊肉和草果洗净,再一同放入锅内,加适量水用武火熬煮大约20分钟时间,然后将羊肉、草果捞起,将汤与薏仁合并,再用文火炖熬羊肉至熟透。将羊肉切成小块,与草果一起放入薏仁汤内,加盐少许,调匀,即可食用。
4、用法:佐餐食用。
,
功效作用
功能
燥湿温中,除痰截疟。
主治
1、寒湿中阻证:本品辛温燥烈,气浓味厚,其燥湿、温中之力皆强于草豆蔻。
2、疟疾:本品芳香辟浊,温脾燥湿,除痰截疟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服,3-6g。
注意事项
本品温燥伤津,阴虚血少者忌用,老弱虚怯者慎用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,油中含α-和β-蒎烯、1,8-桉油素、对-聚伞花素等。此外含淀粉、油脂及多种微量元素。
药理作用
本品所含的α-和β-蒎烯有镇咳祛痰作用。1,8-桉油素有镇痛、解热、平喘等作用。β-蒎烯有较强的抗炎作用,并有抗真菌作用。大鼠口服香叶醇能抑制胃肠运动,小量口服有轻度利尿作用。
相关论述
1、《饮膳正要》:“治心腹痛,止呕,补胃,下气。”
2、《本草纲目》引李杲云:“温脾胃,止呕吐,治脾寒湿、寒痰;益真气,消一切冷气臌胀,化疟母,消宿食,解酒毒、果积。兼辟瘴解瘟。”
临床应用
临床应用
1、多用于寒湿偏盛之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舌苔浊腻。常与吴茱萸、干姜、砂仁、半夏等药同用。
2、治疟疾,多配常山、知母、槟榔等同用,如草果饮(《慈幼新书》)。
相关配伍
1、草果配槟榔:草果醒脾化浊,宣达伏邪而辟疫;槟榔利水化湿而行气滞。两药伍用,化湿功效较好。适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而表现憎寒化热、胸闷呕恶、头痛烦躁等症状者。
2、草果配常山:草果辛温祛寒,燥湿除痰截疟;常山苦寒清热除痰截疟。两药相合,苦温并用,既除寒热,又化湿浊。适用于疟疾反复发作,寒湿内阻,邪伏阴伤而表现胸胁痞满、食欲不振、神疲肢倦、苔浊腻等症状者。
3、草果配知母:草果辛散温通,温中化浊,化浊截疟;知母甘苦寒凉,清热泻火,滋阴润燥。两药伍用,一寒一热,相互制约,共奏和表里除寒热之功。适用于表里不和,乍寒乍热,寒热往来以及疟疾等。
4、草果配山楂:草果温脾燥湿,消食化积;山楂消食导积,健脾和胃。两药伍用有消食导滞之功。适用于饮食积滞所致的脘腹胀痛,嗳腐吞酸等。
鉴别用药
1、生草果与姜草果:生草果辛温燥烈,燥湿散寒作用较强,长于祛痰截疟,散邪外出。常用于疟疾、瘟疫初起,亦可用于寒湿困脾等。姜草果燥烈之性得以缓和,以温中止呕力胜,用于寒湿阻滞脾胃,脘腹胀满,反胃呕吐,亦用于疟疾等。草果生用气猛燥烈燥湿散寒之力甚强,但因其气浊,临床多用姜制,既可矫正不良气味,又能增加温中止呕作用。
2、草豆蔻与草果:两药皆味辛性温,主入脾、胃,均能燥湿温中散寒,都可用治寒湿中阻所致的脘腹胀痛,呕吐泄泻,舌苔浊腻等。然草豆蔻气味芳香而燥烈之性不及草果,又能温胃止呕,也可代替白豆蔻用于胃寒呕吐之证。草果则具有特殊的臭气和辣味,燥烈之性远胜于草豆蔻。并能除痰截疟,又可用于寒湿偏盛的疟疾,以及山岚瘴气,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等。
3、常山与草果:二者均有燥湿祛痰,截疟的作用。但常山性寒祛热痰,截湿疟;草果性温祛寒痰寒湿,治瘴疟。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是常山碱,其味苦辛寒,适用于热疟湿疟;草果含挥发油,其性味辛温,适用于痰饮痞满,脘腹冷痛。草果尚能消食化积,治疗食积;亦可止呕补胃下气。
药膳食疗
草果羊肉汤:
1、功效:温中散寒、和中健脾。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胀、腹痛等症。
2、原材料:草果4个,羊肉200g,薏仁200g,盐5g。
3、做法:选择质量较好的薏仁,将薏仁用开水淘净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武火烧沸,再用文火煮熟。将羊肉和草果洗净,再一同放入锅内,加适量水用武火熬煮大约20分钟时间,然后将羊肉、草果捞起,将汤与薏仁合并,再用文火炖熬羊肉至熟透。将羊肉切成小块,与草果一起放入薏仁汤内,加盐少许,调匀,即可食用。
4、用法:佐餐食用。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炮制方法
1、草果仁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。
2、姜草果仁:取净草果仁加姜汁,充分拌匀,闷透,置锅内,用文火炒干,取出放凉。每草果仁100kg,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。
3、煨草果仁:取净草果用面做皮包好,置热灰内煨至皮焦,或煨至皮微焦并有裂纹时,剥去外皮即可。
4、炒草果仁:取净草果仁,置锅内,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褐色,发泡。有香气时取出,筛去灰屑放凉。用时捣碎。或取净草果仁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鼓起,取出放凉。用时捣碎。
保存方法
贮干燥容器内,密闭,置阴凉干燥处。
药材鉴别
鉴别
1、本品种子横切面:假种皮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种皮表皮细胞棕色,长方形,壁较厚;下皮细胞1列,含黄色物;油细胞层为1列油细胞,类方形或长方形,切向42-162μm,径向48-68μm,含黄色油滴;色素层为数列棕色细胞,皱缩。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,棕红色,内壁与侧壁极厚,胞腔小,内含硅质块。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和少数细小草酸钙簇晶及方晶。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和淀粉粒。
2、取〔含量测定〕项下的挥发油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0μl的溶液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桉油精对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0μl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通则0502)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正己烷-乙酸乙酯(17:3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5%香草醛硫酸溶液,在105°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蓝色斑点。
药材性状
果实椭圆形,长2-4.5cm,直径1-2.5cm,表面棕色或红棕色,具3钝棱及明显的纵沟及棱线,先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,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,果皮坚韧,内分3室,每室含种子7-24粒,种子集结成团。种子多面形,直径5-7mm,黄棕色或红棕色,具灰白色膜质假种皮,中央有凹陷合点,较狭端腹面有圆窝状种脐,种脊凹陷成1纵沟。气芳香,味辛、辣。以个大、饱满、色红棕、气味浓者为佳。
饮片性状
1、草果仁:为不规则的多角形颗粒,参见“药材”项。
2、姜草果仁:形如草果仁,色泽加深,鼓起,味辛辣。
3、煨草果仁:形如草果仁,微鼓起。
4、炒草果仁:形如草果仁,表面焦黄至棕褐色,鼓起。
植物学信息
植物种属
姜科砂仁属植物草果。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2-2.5m。全株有辛辣气味。茎基部膨大,直径达6cm。叶2列,11-14枚,无叶柄,或上部叶有短柄;叶舌带紫色,长1-2cm,膜质,被疏柔毛;叶鞘具条纹,叶舌及叶鞘边缘近革质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形,长20-83cm,宽5-19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无毛。花葶从茎基部抽出,长13-28cm;总花梗长4-13cm;鳞片阔卵形,长1-8cm;穗状花序长9-15cm;苞片淡红色,长圆形,长3.3-4cm,宽7-9mm,外面疏被短柔毛;小苞片管状,长1.7-2cm,2浅裂;外被疏短柔毛;花浅橙色,长5.5-7cm;小花梗长不超过5mm;花萼长2.3-3cm,3齿裂,一侧浅裂,近无毛或疏被短柔毛;花冠管长2.5-2.8cm,被短柔毛,裂片长圆形,长约2.3cm,宽约6mm,后方一枚兜状,长约2.5cm,宽约1.5cm;唇瓣长圆状倒卵形,长3-3.5cm,宽约1.6cm,边缘多皱,中脉两侧各有一条红色条纹;雄蕊长2-2.5cm,花丝长约1cm,花药长1.3-1.5cm,药隔附属体长约5mm,具啮蚀状牙齿;花柱被疏短毛,柱头漏斗状;子房无毛。蒴果成熟时暗紫色,近球形,长2.5-4.5cm,直径2-2.5cm,干时变橄榄形,黑褐色,先端具残存的花被管,基部有短柄。种子多数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。
道地产区
主产于云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生长环境
生于沟边林下。
生长见习
喜温暖湿润气候,怕热,怕旱,怕霜冻。以在海拔1000-2000m,年平均温度18-20℃,荫蔽度50%-60%左右的林下或溪旁湿润的山谷坡地,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
繁殖方式
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。
栽培技术
1、种子繁殖:8-9月果实成熟果皮呈紫红色时采收,剥去果皮,洗净果肉,再用清水浸种10h左右,然后拌湿沙贮藏。8-11月播种,也可在翌年2-3月播种。条播,行距15cm,播深1.5-2cm,覆土盖草淋水。播后约1个月出土,需搭荫棚遮荫,追施草木灰和腐熟的猪牛粪。经培育1-2年,苗高60-120cm,可出圃定植。在4月上旬,按行株距1.7m×2m,穴宽30cm,深15cm开穴,每穴栽苗1-2株,选阴雨天进行定植。
2、分株繁殖:选健壮母株带芽的根茎分株,每丛有苗2-3株,种后填细土踏实,盖草,淋水。
病虫防治
病害有立枯病,为害幼苗,严重时成片死亡,可将病株拔除,周围撤石灰粉,或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。
,,草果的功能,草果的主治,草果的功效,草果的用法用量,草果的价格,草果的临床应用,草果的不良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