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三七 【拼音名】Bái Sān Qī 【别名】打不死、还阳参、三面七、接骨丹、三步接骨丹、三匹七。 【来源】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。夏季采收全草,晒干用或鲜用。 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全体无毛。 …
文章标签:三七
《中药大辞典》:峨三七
《中药大辞典》:峨三七 【拼音名】é Sān Qī 【别名】芋儿七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 【来源】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。秋季采挖。 【原形态】形态详”竹节三七”条 【生境分布】产四川峨眉山。 【性状】干燥 …
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背三七茎叶
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背三七茎叶 【拼音名】Bái Bèi Sān Qī Jīng Yè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。夏、秋采收。 【原形态】植物形态详”白背三七”条。 【性味】《云南中草药》:”咸微辛,寒,有毒。” 【用法用量】 …
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背三七
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背三七 【拼音名】Bái Bèi Sān Qī 【别名】大肥牛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土生地、白仔菜药、散血姜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,土田七(《广西中药志》),三百棒、地滚子,大救驾、百步还阳、石三七、树 …
《中华本草》:藏三七
《中华本草》:藏三七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假人参的块根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ax pseudonginseng Wall 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取块根,除去细根及泥土,晒干或烘干。 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约40cm。 …
《中华本草》:海南三七
《中华本草》:海南三七 【别名】山田七、圆山奈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的根茎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Kaempferia rotunda L.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茎叶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 【原形态 …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七叶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七叶 【拼音名】Sān Qí Yè 【来源】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叶。 【性味】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”味辛。”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,散。外用:研末撤或调敷。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 …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七花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七花 【拼音名】Sān Qī Huā 【来源】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。 【性味】甘,凉。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开水冲泡茶服;适量。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 【出处】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选 【拼音名】Sān …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七草
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七草 【拼音名】Sān Qī Cǎo 【别名】土三七(《秘方集验》),见肿消、乳香草、奶草(《纲目拾遗》),泽兰、叶下红(《辰溪县志》),散血草、和血丹(《简易草药》),天青地红(《植物名实图考 …
《中国药典》:三七
《中国药典》:三七 【来源】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(Burk.)F. H. Chen的干燥根。秋季花开前采挖,洗净,分开主根、支根及茎基,干燥。支根习称“筋条”,茎基习称“剪口”。 【性状】主根呈类圆锥形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