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名方有很多,名方药效各不同,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处方:湿胆汤!本文为你介绍湿胆汤的功效作用及湿胆汤的处方,用法用量等! 【中药名方】湿胆汤 【处方】半夏(汤泡)、茯苓(去皮)、陈皮(去白)、枳 …
文章标签:伤寒
少阴伤寒
少阴伤寒 【病人基本资料】 天津李××,年三十二岁,于夏季得伤寒证。 【病因】 午间恣食瓜果,因夜间失眠,遂食余酣睡,值东风骤至天气忽变寒凉,因而冻醒,其未醒之时又复梦中遗精,醒后遂觉周 …
伤寒脉闭
伤寒脉闭 【病人基本资料】 天津张××,年三十八岁,于季冬得伤寒证,且无脉。 【病因】 旬日前曾感冒风寒,经医治愈,继出门作事,又感风寒遂得斯病。 【证候】 内外俱觉寒凉,头疼,气 …
伤寒兼有伏热证
伤寒兼有伏热证 【病人基本资料】 辽宁马××,年五十一岁,得伤寒兼有伏热证。 【病因】 因买卖赔钱,家计顿窘,懊悔不已,致生内热;孟冬时因受风,咳嗽有痰微喘,小便不利,周身漫肿。愚为治愈 …
伤寒兼脑膜炎
伤寒兼脑膜炎 【病人基本资料】 盐山李××,年六旬,于季冬患伤寒兼脑膜生炎。 【病因】 素有头昏证,每逢上焦有热,精神即不清爽,腊底偶冒风寒病传阳明,邪热内炽,则脑膜生炎,累及神明失其知 …
张仲景与《伤寒杂病论》
公元2世纪以前,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,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,更由于当时传染病不断流行,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在光武建成13-26年(公元37-50年)之间,曾有7次大疫,灵帝建宁4年到中平2年(公元17l一185年) …
战国至东汉时期(5)《伤寒杂病论》
《伤 寒 杂 病 论》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。它在《内经》理论的指导下,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,以六经论伤寒,以脏腑论杂病,提出包括理 …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伤寒头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伤寒头 【别名】细叶香茶菜、虫牙药、月风草、牛尾巴蒿、三叉金、三姐妹、三托艾、大箭根、老人风、牛尾草、三叶扫把、马鹿尾 【来源】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轮叶香茶菜Rahdosia ternifolia (D. D …
《中药大辞典》:伤寒草根
《中药大辞典》:伤寒草根 【拼音名】Shāng Hán Cǎo Gēn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根。 【药理作用】可作驱虫剂。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1~2两)。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 【功能主治】《广东 …
《中药大辞典》:伤寒草
《中药大辞典》:伤寒草 【拼音名】Shāng Hán Cǎo 【别名】夜牵牛、星拭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寄色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返魂香(《广东中药》Ⅱ),消山虎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假咸虾、枝香草(广州空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