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称

扁豆

别名

白扁豆、藊豆、白藊豆、沿篱豆、蛾眉豆、羊眼豆、茶豆、小刀豆、树豆、眉豆

性味归经

味甘,性微温;归脾、胃经

药材分类

植物

功效作用

功能

健脾,化湿,消暑

主治

脾虚生湿,食少便糖,白带过多,暑湿吐泻,烦渴胸闷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生品捣研水绞汁;或入丸、散,外用:适量,捣敷。健脾止泻宜炒用;消暑养胃解毒宜生用。

注意事项

不宜多食,以免雍气伤脾。

化学成分

棕榈酸、亚油酸、反油酸;胡芦巴碱。

药理作用

有抗菌、抗病毒作用;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别录》:“主和中,下气。”

2、《食疗本草》:“疗霍乱吐痢不止,末,和醋服之。”“主呕逆,久食头不白。”

3、《本草图经》:“主行风气,女子带下,兼杀一切草木及酒毒,亦解河豚毒。”

4、《宝庆本草折衷》:“《续说》云:张松谓白扁豆又治脾胃虚弱,心忪满闷,身热烦渴,伤暑伏热,口苦舌干,倦不思食。”

5、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脾胃虚弱,反胃冷吐,久泻不止,食积痞块,小儿疳积,解酒毒,调五脏。”

6、《纲目》:“止泄痢,消暑,暖脾胃,除湿热,止消渴。”

7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安胎。”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
1、治脾胃虚弱,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:扁豆(姜汁浸,去皮,微炒)一斤半,人参(去芦)、白茯苓、白术、甘草(炒)、山药各二斤,莲子肉(去皮)、桔梗(炒令深黄色)、薏苡仁、缩砂仁各一斤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枣汤调下。小儿量岁数加减服。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参苓白术散)

2、治妇人赤白带下:扁豆炒黄为末,米饮调下。(《妇人大全良方》)

3、治慢性肾炎,贫血:扁豆30g,红枣20粒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
4、治霍乱扁豆一升,香薷一升,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服,单用亦得。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

5、治伏暑引饮,口燥咽干,或吐或泻:用扁豆(微炒)、厚朴(去皮,姜汁炙)各二钱,香薷(去土)二钱。水一盏,入酒少许,煎七分,沉冷,不拘时服,一方加黄连姜汁炒黄色,如有抽溺,加羌活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
6、治心脾肠热,口舌干燥生疮:扁豆(炒)、疾藜子(妙)各二两。上二味,粗捣筛。每服五钱匕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日三服,不拘时。(《圣济总录》扁豆汤)

7、治一切药毒:扁豆(生)晒干为细末,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匕。(《百一选方》)

8、治疖肿:鲜扁豆适量。加冬蜜少许,同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药物治》)

9、治恶疮连痂痒痛:捣扁豆封,痂落即瘥。(《肘后备急方》)

10、治热毒恶疮,连痂痒痛者:单用扁豆捣碎外敷即效。(《肘后备急方》)

附注

扁豆配山药:调补脾胃,和中化湿。扁豆性甘温可补中,气味芳香可化补脾而不碍脾运,化湿而不伤胃阴;山药性平不燥,补脾气,益胃阴,作用缓和,补而不滞气阴双补。二药同归脾胃经,相须相助,补脾以促化湿,化湿更助脾运,共奏调补脾胃,和中化湿之功。(《新编中药药对大全》)

功效作用

功能

健脾,化湿,消暑。

主治

脾虚生湿,食少便糖,白带过多,暑湿吐泻,烦渴胸闷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生品捣研水绞汁;或入丸、散,外用:适量,捣敷。健脾止泻宜炒用;消暑养胃解毒宜生用。

注意事项

不宜多食,以免雍气伤脾。

化学成分

棕榈酸、亚油酸、反油酸;胡芦巴碱。

药理作用

有抗菌、抗病毒作用;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别录》:“主和中,下气。”

2、《食疗本草》:“疗霍乱吐痢不止,末,和醋服之。”“主呕逆,久食头不白。”

3、《本草图经》:“主行风气,女子带下,兼杀一切草木及酒毒,亦解河豚毒。”

4、《宝庆本草折衷》:“《续说》云:张松谓白扁豆又治脾胃虚弱,心忪满闷,身热烦渴,伤暑伏热,口苦舌干,倦不思食。”

5、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脾胃虚弱,反胃冷吐,久泻不止,食积痞块,小儿疳积,解酒毒,调五脏。”

6、《纲目》:“止泄痢,消暑,暖脾胃,除湿热,止消渴。”

7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安胎。”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
1、治脾胃虚弱,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:扁豆(姜汁浸,去皮,微炒)一斤半,人参(去芦)、白茯苓、白术、甘草(炒)、山药各二斤,莲子肉(去皮)、桔梗(炒令深黄色)、薏苡仁、缩砂仁各一斤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枣汤调下。小儿量岁数加减服。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参苓白术散)

2、治妇人赤白带下:扁豆炒黄为末,米饮调下。(《妇人大全良方》)

3、治慢性肾炎,贫血:扁豆30g,红枣20粒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
4、治霍乱扁豆一升,香薷一升,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服,单用亦得。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

5、治伏暑引饮,口燥咽干,或吐或泻:用扁豆(微炒)、厚朴(去皮,姜汁炙)各二钱,香薷(去土)二钱。水一盏,入酒少许,煎七分,沉冷,不拘时服,一方加黄连姜汁炒黄色,如有抽溺,加羌活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
6、治心脾肠热,口舌干燥生疮:扁豆(炒)、疾藜子(妙)各二两。上二味,粗捣筛。每服五钱匕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日三服,不拘时。(《圣济总录》扁豆汤)

7、治一切药毒:扁豆(生)晒干为细末,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匕。(《百一选方》)

8、治疖肿:鲜扁豆适量。加冬蜜少许,同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药物治》)

9、治恶疮连痂痒痛:捣扁豆封,痂落即瘥。(《肘后备急方》)

10、治热毒恶疮,连痂痒痛者:单用扁豆捣碎外敷即效。(《肘后备急方》)

附注

扁豆配山药:调补脾胃,和中化湿。扁豆性甘温可补中,气味芳香可化补脾而不碍脾运,化湿而不伤胃阴;山药性平不燥,补脾气,益胃阴,作用缓和,补而不滞气阴双补。二药同归脾胃经,相须相助,补脾以促化湿,化湿更助脾运,共奏调补脾胃,和中化湿之功。(《新编中药药对大全》)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秋季种子成熟时,摘取荚果,剥出种子,晒干拣净杂质。

药材鉴别

药材性状

药材性状:

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形,长0.8-1.3cm,宽6-9mm,厚约7mm。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,平滑,稍有光泽,有的可见棕褐色斑点,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,长7-10mm,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,紧接种阜的一端有珠孔,另端有种脊。质坚硬,种皮薄而脆,子叶2,肥厚,黄白色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豆腥气。

饮片性状:

1、炒白扁豆:形同药材。表面黄色至黄褐色,部分外皮有焦斑,有的开裂,无杂质,无虫蛙。气清香,有焦香气,味淡。

2、扁豆仁:形同药材,无种皮,光滑。类白色。质地较硬。气微,味淡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
豆科豆属植物扁豆。

形态特征

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,长达6m。茎常呈淡紫色或淡绿色,无毛或疏被柔毛。三出复叶;叶柄长4-14 cm;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,被白色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2-4花或多花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;小苞片舌状,2枚,早落;花萼宽钟状,边缘密被白色柔毛;花冠蝶形,白色或淡紫色,旗瓣广椭圆形,先端向内微凹,翼瓣斜椭圆形,近基部处一侧有耳状突起,龙骨瓣舟状,弯曲几成直角;雄蕊10,1枚单生,其余9枚的花丝部分连合成管状,将雌蕊包被;子房线形,有绢毛,基部有腺体,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,柱头头状。荚果镰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。种子2-5颗。花期6-8月,果期9月。

分布区域
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主要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台湾等地。

生长环境

均为栽培品。

,,扁豆的功能,扁豆的主治,扁豆的功效,扁豆的用法用量,扁豆的价格,扁豆的临床应用,扁豆的不良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