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称

薄荷

性味归经

味辛,性凉

药材分类

植物

功效作用

功能

散风热,清头目。

主治

风热客表,头痛,目赤,发热,咽痛,牙痛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3-6ml,水冲。

注意事项
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体虚及素有鼻衄者不宜。”

相关论述

1、《金氏药帖》:“清凉解热。”

2、《纲目拾遗》:“凉膈,发汗。”

3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和中,疏逆,发汗,解热,宣滞,凉膈,清头目。治头痛,热嗽,皮肤痧疹,耳目咽喉口齿诸病。”

药材鉴别

药材性状

本品为无色的水溶液,有薄荷的特殊香气,有清凉感。

功效作用

功能

散风热,清头目。

主治

风热客表,头痛,目赤,发热,咽痛,牙痛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3-6ml,水冲。

注意事项
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体虚及素有鼻衄者不宜。”

相关论述

1、《金氏药帖》:“清凉解热。”

2、《纲目拾遗》:“凉膈,发汗。”

3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“和中,疏逆,发汗,解热,宣滞,凉膈,清头目。治头痛,热嗽,皮肤痧疹,耳目咽喉口齿诸病。”

药材鉴别

药材性状

本品为无色的水溶液,有薄荷的特殊香气,有清凉感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
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。

形态特征

多年生芳香草本,茎直立,高30-80cm。具匍匐的根茎,深入土壤可至13cm,质脆,容易折断。茎锐四棱形,多分枝,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,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著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2-15mm;叶形变化较大,披针形、卵状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,长2-7cm,宽1-3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近圆形,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,侧脉5-6对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,以下面分布较密。轮伞花序腋生,轮廓球形,花时径约18mm,愈向茎顶,则节间叶及花序递渐变小;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,线状披针形,长在2mm以下,具缘毛;花柄纤细,长2.5mm,略被柔毛或近无毛;花萼管状钟形,长2-3mm,外被柔毛及腺鳞,具10脉,萼齿5,狭三角状钻形,长约0.7mm,缘有纤毛;花冠淡紫色至白色,冠檐4裂,上裂片先端2裂,较大,其余3片近等大,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;雄蕊4,前对较长,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内,花丝丝状,无毛,花药卵圆形,2室,药室平行;花柱略超出雄蕊,先端近相等2浅裂,裂片钻形。小坚果长卵球形,长0.9mm,宽0.6mm,黄褐色或淡褐色,具小腺窝。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
分布区域

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及西南各地。

生长环境

生于溪沟旁,路边及山野湿地,海拔可高达3500m。

生长见习

薄荷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,在海拔2100m以下地区都可以生长,而以低海拔栽培,其精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。喜温暖、湿润气候。根茎在5-6℃可萌发出苗,植株生长适宜温度为20-30℃,根茎具有较强的耐寒力,如土壤保持一定湿度,冬季在-30–20℃的地区仍可越冬。喜阳光,不宜在荫蔽处栽培,薄荷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疏松、肥沃、湿润的夹沙土或油沙土较好。土壤pH5.5-6.5为宜,微碱性的土壤也能栽培。

繁殖方式

种子、扦插、分枝和根茎繁殖。

栽培技术

在生产上,一般采用根茎繁殖法。在秋季收获后,使根茎留在土里,栽种前挖出,选节间短、色白粗壮、无病虫害的根茎,切成6-10cm长的小段作为繁殖材料,栽种期自11月至翌年3月初均可,因地而异。栽种地应多施底肥深翻,整平后,按行距25cm开沟,沟深6-8cm,将种用根茎撒入沟内,随即覆土,耙平压实,每1亩需用根茎75-100kg。

病虫防治

1、病害有:锈病,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发病初期喷25%粉锈宁1000倍液,或1:1:200波尔多液交替喷治,在收获前20天停止喷药。2、虫害有:地老虎造桥虫、蚜虫和红蜘蛛为害。

,,薄荷露的功能,薄荷露的主治,薄荷露的功效,薄荷露的用法用量,薄荷露的价格,薄荷露的临床应用,薄荷露的不良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