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某,男,8岁。

  【初诊日期】 1982年10月22日。

  【现病史】 患儿10天前因感冒而继发面部及右膝上方长脓疱,经用西药后,脓疱结痂,5天前出现面目浮肿,伴恶心呕吐,经门诊诊断为急性肾炎、“肾病待除外”“轻度尿毒症”收人院。

  人院后症见:头晕,纳差,咽痛,尿少色赤,大便正常。

  【查体】 体温37℃,血压17/12kPa,体重26kg,颜面浮肿明显,面色无华,舌红苔薄黄,脉弦滑。

  【实验室检查】 尿中蛋白(廾),白细胞(8~10),红细胞(2-3),颗粒管型(O一1),尿素氮19. 3mmol/L(54mg%)。血常规:白细胞9.6X 109/L,中性粒细胞O,68,淋巴细胞O.32,血红蛋白118g/L。

  【诊断】 ,急性肾炎,轻度尿毒症(中医:水肿——风水)。

  【辨证】 风热犯肺,湿热内蕴。

  【治法】 宣肺利水,清热解毒。

  【方药】 麻黄、连翘、赤小豆各6g,泽泻、茯苓、车前子(包)、黄芩、冬瓜皮、杏仁各IOg,生石膏12g,姜皮、甘草各3g。

  上方服2剂,病情有加重之象,症见头晕头痛,恶心呕吐,大便干,小便少短色赤,尿量250~450ml/日,舌红苔黄,脉弦滑,血压20. 5/15kPa。王老查房谓:病起于风热湿邪,肺失通调,脾失运化,水泛肌肤而肿;湿热内蕴,热邪扰肝,肝木不宁则眩晕。病势重笃,须认真观察,以防有变。治宜宣肺利水,健脾和中,平肝清热。药用:茯苓皮、陈皮、桑皮、枳实、厚朴、生姜皮、夏枯草、竹茹、龙胆草、苦丁茶、黄芩各9g,熟大黄6g,牡蛎(先煎)、石决明(先煎)各IOg。上方加减调治4天,患儿精神好转,浮肿,头晕减,纳增,无呕吐,尿量增多,舌红,苔薄黄,脉弦滑,血压17~16/11~12kPa。王老认为,患儿病情缓解,但内热未清,血压仍不稳定。以清热除湿,柔肝凉血为法,当用知柏地黄汤加减:茯苓IOg,泽泻、生地炭、牡丹皮、石决明、黄柏、知母、枳实、杜仲六一散(包)各9g,白茅根15g,焦大黄3g。上方出入治疗2个月,于12月1 6日查尿常规。蛋白(一),白细胞(o-1),红细胞(一)。尿素氮5. 8mmol/L(16,2mg%),浮肿消失,血压13. 3~12/8~7kPa,体重比入院减少lkg,痊愈出院。

  【按语】 本例患儿西医诊断为急性肾炎、轻度尿毒症,王老认为风热湿邪为患,影响肺脾对水液的调节代谢功能,且有邪陷心肝,扰动有余之脏的征象,病情危重,先以治标为主,利水平肝清热,挫其锐势,待病情缓解,即以培本治标并举,扶正祛邪,遂转危为安。

  - [选自胡瑾,连伟,邵玉宝,王伯岳儿科医案.四川中医,1989,(9,:10-11]

,中医文化,中医医案,王伯岳医案――风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