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名称:美花卷瓣兰


中文其他名称:

拉丁名:Bulbophyllum rothschildianum (O’Brien) J. J. Smith

分类学概念出处:Bulbophyllum rothschildianum (O’Brien) J. J. Smith in Bull. Jard. Bot.Buitenz. ser. 2, 8; 27. 1912。

异名:Cirrhopetalum rothschildianum O’Brien


根状茎粗壮,粗5-7毫米,密被短的筒状鞘,其上疏生假鳞茎。假鳞茎卵球形,中部粗约3厘米,顶生1枚叶,基部被鳞片状鞘,干后金黄色,表面光滑稍带光泽。叶厚革质,近椭圆形,通常长9-10厘米,中部宽2-2.5厘米,先端钝并且稍凹入,基部楔形,具长约1厘米的柄。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,挺直,粗壮,长20-24厘米,伞形花序具4-6朵花;花序柄粗约4毫米,疏生3枚鞘;鞘筒状,膜质,紧抱于花序柄,长约1厘米;花苞片披针形,长约1厘米,先端渐尖;花梗和子房长2厘米;花大,淡紫红色;中萼片卵形,舟状,不包括先端的细尾,长约15毫米,基部上方宽7毫米,先端急尖呈尾状,具5条脉,背面疏生乳突,边缘具流苏;流苏为宽而狭的长圆形,长达7毫米,易脱落;侧萼片披针形,长15-19厘米,向先端急尖为长尾状,中部以下在背面密生疣状突起,基部上方扭转而两侧萼片上侧边缘彼此粘合为“合萼”;“合萼”在基部上方宽达2厘米;花瓣卵状三角形,长约1厘米,基部上方宽4毫米,中部以上骤然变狭为尾状,具3条脉,边缘与中萼片一样具流苏状毛;唇瓣肉质,舌状椭圆形,长1厘米,后半部两侧对折,先端钝,基部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,边缘和上面密生流苏状毛;蕊柱长5毫米;蕊柱翅在近蕊柱中部向前伸展呈三角形;蕊柱足长7毫米,其分离部分长3毫米;蕊柱齿近矩形,长约2毫米,先端变为狭镰刀状;药帽前缘先端凹的。


国内分布:云南南部(景洪、勐海)

国外分布:印度东北部

生境:生于海拔1550米的山地密林中树干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