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蛤为软体动物门蛤科文蛤、青蛤等的统称。我们沿海各地均有生产。其壳称为蛤壳,可入药,功能清热化痰,可用于咳嗽气喘、痰多不利等症。同时食用文蛤的营养价值高,美味可口,为常见食材。
基本信息
【别名】
文蛤、蛤蛎、海蛤壳。
【来源产地】
为软体动物门帘蛤科文蛤、青蛤的外壳,生于浅海泥沙中。我国沿海各地、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生产。
【性状性味】
(1)文蛤:壳较坚厚,高5~10厘米长,6~12厘米,两壳扣合,宽3~5.5厘米,背缘略呈三角形,腹缘呈圆形、壳顶突出,稍偏向前方,并微向服面弯曲。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。楯面宽大卵圆。壳表面向外隆起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。同心生长轮脉清晰,由壳顶开始常有环形的褐色带。壳面花纹多样,壳内面白色、平滑,前后缘有时呈紫色,铰合部宽。右壳3个主齿,2个前侧齿,两个前主齿呈倒”v“笋形,后主齿斜长〔左壳具3个主齿及1个前侧齿,两上前主齿略呈三角,后主齿长与背缘平行。齿面具两个纵沟、沟内有横列波形细齿。前闭壳肌痕小,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。外套肌痕明显,外套窦痕短,呈半圆形。气无,味淡。
(2)青蛤:壳较薄,近圆形。长与高几乎相等。长高3.5~6厘米,两壳扣合宽2~3.5厘米。壳顶位于背侧中央,并向前弯曲。无小月面。楯面狭长。贝壳极凸出,同心生长轮脉在顶端极细密至腹面渐变粗,突出壳面。壳面淡黄色或棕色,常随环境改变,亦或带有紧色边缘及色环。贝壳内面白色或淡粉色,平滑,有的边缘呈紫色,两侧及腹缘具有整齐的少齿,铰合部狭长平。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,集中于铰合面前部,前闭壳肌细长呈半月形,后闭壳肌痕大,呈椭圆形,外套肌痕明显。外套窦痕深,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中心,呈三角形。气无味淡。以上两种蛤壳,均以壳内外洁净,个大者为佳。
性咸、寒。入肺、肾经。
功效与作用
【功效】
清肺热,化痰止嗽,消瘿瘤。
咳嗽气喘,胸胁满痛,痰多不利。瘿瘤瘰疬等症。
【应用】
(1)治痰火咳嗽,有喘满、胸闷、痰多而粘稠难出者(例如肺气肿之咳嗽)较适用。现代用之配海浮石、猪胆粉等治慢性气管炎合并感染,有解痉,镇咳,祛痰作用。方如蛤蛆片。
(2)治幽瘤。前人已观察到本品配海带、海藻、海缥蜻、昆布等能治气肿、座瘤。现代用海蛤粉配海螺、海藻、海缥峭、昆布,制成“四海舒郁丸”,治甲状腺癌有一定疗效。
(3)用于利湿、收敛,治淋浊(配滑石、冬葵子、木通等)、白带(配黄柏、椿根白皮等)。
此外海蛤粉内服有用于治胃和十二指肠波疡病,外用配轻粉、青黛、黄柏、缎石膏等,制成蛤粉膏治酒渣鼻,都有较好疗效。
附 海蛤壳与海浮石比较:两者都能清热化痰,适用于痰粘不易咳出,其区别为①用于风邪热咳时海浮石较好,用于肺气肿喘息性慢性气管炎之类,海蛤壳效力较优②海蛤壳还能人血分散淤滞,如《伤寒论》治妇人热入血室、发病如狂者,除针刺期门穴,还用小柴胡汤加桃仁、海蛤壳以消散瘀热。
【用法用量】
3~9g,入丸(片)、散剂为主。
注:
(1)除以上蛤壳外有些地区以珠蚌壳作蛤壳用,如背瘤丽蚌、顶瘤丽蚌壳大而厚,壳内面乳白色平滑,有珍珠样光彩。产于淡水湖泊中。
(2)历代本草均载有海蛤。《证类本草》附图包括青蛤与文蛤两种。李时珍说“海蛤者,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,不专指一蛤也”。可见古代诸蛤皆入药。淡水蚌类之壳能否通用尚待研究。
文蛤的做法
冬瓜文蛤汤
特点:汤清味鲜。
主料:冬瓜文蛤各300克,香葱2根,生姜一块。
调料:料酒、 胡椒粉、 精盐、味精。
制作过程:
1.将冬瓜去皮去籽,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;生姜、香葱洗净待用。
2.文蛤用用盐水浸泡待其吐尽泥沙,清洗干净,配生姜、香葱、料酒煮沸去除腥味。
3.待文蛤张开后,除尽内脏及泥沙。
4.往汤碗内倒水,放入文蛤,上蒸锅蒸制半小时,出鲜味后取出
5.往汤内加冬瓜块,用精盐、胡椒粉、味精调味,加盖再蒸10分钟即可。
文蛤蒸蛋
1、淡盐水浸泡文蛤2小时以上,并在水中滴入适量香油,使其将泥沙排尽,并将其表面清刷干净。
2、将生姜与文蛤同时煮,直至文蛤开口先后分别捞出。
3、蛤蜊排放在蒸碗中,姜汤捞出姜片备用。
4、鸡蛋搅匀,加入盐和凉至温热的蛤蜊水调匀,鸡蛋:蛤蜊水=1:1。蛤蜊本身有咸味,煮出的汤也有咸味,蛋液里一般不用再加盐。
5、蒸碗上锅,蒸5分钟左右即可。